星河战队入侵小说(星河战队入侵讲的是什么)
独立日,原本是美国的一个节日,却因为这部电影而被世界各地的影迷所铭记。其实我们也应该拍一部发生在月1日的国产大片,名字就叫《国庆劫》,只是我担心单是立项都会有一堆的麻烦。
不管怎么说,时光倒流到年的独立日周末,随着罗兰·艾默里奇这部突破性科幻灾难电影的横空出世,就像现在“美国队长”不只是美国的队长一样,“独立日”从此也不单是美国的节日了。这部影片中不仅有年轻的威尔·史密斯,一只具有神奇跳跃技能的金毛犬,还展示了邪恶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毁灭力量,同时兰迪·奎德无疑也在片中呈现了迄今为止他最好的表演。
艾默里奇这部大胆而愚蠢的重磅大片在年的夏天横扫票房,但影片的某些方面也备受恶评,你可以嘲讽它是精心包装的B级片,指摘它臃肿笨拙的剧本,但不可否认《独立日》依旧是在漫画改编电影大潮来临之前最精彩的暑期动作大片之一——在那时候,相比穿紧身制服的帅哥美女,大家还是更喜欢飞碟。
如果你觉得这还不具有说服力,下面就从八个方面浅显易懂地为你解释为什么《独立日》现在依旧不过时...
1.它重燃科幻大片热潮
这么说虽然似乎有点夸张,但事实确实如此,《独立日》的成功让好莱坞趋利至上的金主们望风而动。《独立日》万美元的预算在年代并不算低,而且影片在上映前已经被视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灾难,但最后却换来8亿多美元的巨额回报,使那点儿预算投资看起来完全不值一提了,这促使各大公司再次开始大笔投钱制作科幻主题的暑期大片。
正如我所说,由此为影迷带来的福利不可谓不多,尽管诸如《绝世天劫》,《超时空接触》和《哥斯拉》这些得益于ID4而面世的大预算电影其实都多少有点质量问题,但好的一面是,因为艾默里奇《独立日》的成功,《星河舰队》和《第五元素》最终都获得了超乎预期的票房成绩。
如果《独立日》当初没有成功,我们可能不仅是错过这么些科幻大片,只怕就连目前主宰票房的高预算超级英雄大片也不会到来了。
2.外星人足够凶残
很多时候在外星人入侵题材的电影里,我们往往只看到特效,却没有一个像样的反派,尤其令人反感的两部近期电影《洛杉矶之战》和《超级战舰》就是例子。即使在《复仇者联盟》的第三幕,出现了一些巨型飞潮虫让超级英雄们大吃一惊,可观众依旧不会对这种千篇一律的反派有一丝兴趣。
那些电影忘记了,赋予反派怪异的人性因素才是成功塑造反派并使其恶行具有说服力的关键,而这一点,《独立日》做的很到位。片中的外星人设计深受B级片风格影响,他们拥有令人惊讶的高科技,但行为粗暴邪恶,他们榨干每一个星球的资源然后将之抛弃接着侵略下一个星球,因此我们由衷鄙视他们的意图以及他们作恶的方式。
我们为外星人的失败而振奋,为人类的胜利而欢呼,因为我们对外星人恨之入骨,与片中的人物同仇敌忾,一起加入到了最后的反击作战中。所以对于本片,我们不会像看迈克尔·贝的电影一样,跑神儿去猜测外星飞船特效看起来如此“令人信服”而且符合生物力学究竟花了多少钱。
3.特效依旧不过时
多少年前,当我们更年轻一点儿的时候,第一次看到《独立日》里的灾难性时刻甚至会为自己的生死担忧,而现在回过头继续看这些特效,你会惊讶又振奋地发现,这些场景依旧非常精彩并未过时,不仅相比年代的电影,甚至和近来的一些动作片相较,依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其中最主要的特效场景基本就是整部影片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诸如外星人摧毁帝国大厦和其他几个标志性美国建筑(以及世界其余主要大国的首都),以此来展现外星人的险恶用心。
影片特效在当时堪称惊艳,对于那些大量使用特效的电影来说它也当之无愧是一个令人震撼的分水岭,而且毋庸置疑,它和开创性的《侏罗纪公园》一样,在年代同时期的高成本动作电影中独领风骚,经久不衰。当然的特效水准也帮助实现了导演大胆新颖的设想,以当时银幕上很少见并且现在依然很少能出色呈现的方式来摧毁美国的标志性地标(最近只有《科洛弗档案》斩断自由女神像算是惊喜),这些特效场景在当时可谓高度创新,即使刨除原创因素也依旧独树一帜。
4.标志性画面
之前有人说过(有时我也这么说),电影不朽的吸引力及其诞生以来最重要的功能不会因为技术进步、甚至大多数情况下的演员因素而衰退,因为电影往往只需一个瞬间就能让你铭记在心。电影中的一些零星镜头,会比电影本身更久远流传。
《独立日》也拥有这样一些镜头,即外星人攻击全世界主要城市的经典场景(虽然,我们只看到了几个美国重要城市被毁)。当然这里我特指白宫由上而下被摧毁的镜头,这场爆炸就像芭蕾舞一样优雅,燃烧到了世界各地大片影迷敏锐的心里。
罗兰·艾默里奇并不以狡黠敏锐而出名,他在《独立日》里的一些镜头几乎毫无顾忌 - - 就像大获全胜的马赛人勇士们欢呼地目睹外星飞船在非洲被击落,但在那一瞬间,导演的无畏气魄和他取悦观众的镜头与令人不可抗拒的特效融为了一体。
对于动作大片中通常被塑造为世界无敌的美国,如何粉碎其安全保障,最好的方法就是摧毁象征其强大实力的显著标志,不是吗?
5.它推出了威尔·史密斯
虽然近来可能因为选片不力而招致了一些批评,而且频频出演一些与其喜剧风格不搭,无益于拓展其戏路的影片,但威尔·史密斯依旧是好莱坞最聪明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之一。他英俊,迷人,还能以与他以往的喜剧电影和流行音乐截然不同的风格赋予角色必要的情感重量。
但在拍摄《独立日》的时候,史密斯还是一个刚崭露头角的新手,虽然已经主演了《绝地战警》,在《浪迹少年时》里扮演一个抢眼的小角色,甚至还参演了更值得注意的《六度分离》,但这就是他的全部电影履历。在《独立日》里,他显然饰演了一个焕然一新截然不同的主角,他的表演也绝对引人注目:他赋予了这个棘手的角色招摇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名副其实的魅力,使其不至于沦为又一个《壮志凌云》式的花瓶形象。
也许威尔·史密斯的音乐,《绝地战警》和《新鲜王子》已使他成名,但是《独立日》使他成为了一个明星。
6.杰夫·高布伦及其他演员
尽管在他的电影事业突然陷入低谷很久以前,杰夫·高布伦是最不可能的动作片主演人选,但他却先后出演年的《侏罗纪公园》、年《独立日》,使好莱坞确信凭着他的谦虚机智的魅力也足以担当动作片明星。直到《失落的世界》上映后,有人才开始怀疑他们可能犯了一个错误。
在《独立日》里,相比大部分性格冲动、男子气概爆棚的其他男性演员,杰夫·高布伦则扮演了一个睿智渊博更善于动脑的角色,他被设定为一个人道主义者,所以有一些个人纠结的问题,他父亲(贾德·赫希)是银幕上常见的那种搞笑老爸,所以父子俩关系很滑稽。他很有趣,很迷人,同时也很脆弱,与《侏罗纪公园》里的伊恩·马尔科姆博士如出一辙,而且最终与威尔·史密斯组成了一个古怪的组合,做出了切合角色特质的英雄壮举。
当然成就《独立日》并非他一人之功,其他演员也都相当出彩,威尔·史密斯和贾德·赫希的搞笑,比尔·普尔曼的普通人总统形象,玛丽·麦克唐纳命运悲惨的第一夫人,老成持重的罗伯特·劳吉亚,以及兰迪·奎德和《星际迷航》布伦特·斯派尔的精彩客串。这还没说玛格丽特·柯林或薇薇卡·福克斯。虽然他们可能不都是一线明星,但他们奉献出了一场伟大的群戏(也许只有哈维·费斯特恩的搞笑戏份是完全不必要的)。
7.俗气但也不俗的剧本
和大多数大片一样,《独立日》的剧本里也充满了各种俗气又故作潇洒的俏皮话,通常出自威尔·史密斯饰演的臭屁飞行员之口(诸如“欢迎来到地球”,“我本来应该在烧烤”等),但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比尔·普曼在最后反攻前凝聚军心振奋士气的“独立日”讲话。
这段演讲表达出了奇妙的强硬政策和爱国精神,也是影片中极其振奋人心的一幕。艾默里奇对这段台词很有信心,不愿再加入可能会造成干扰的背景音乐烘托氛围,只是相对简单地靠演员来营造情绪。他确实成功了。
8.它是一部完美的暑期大片
剧本庸俗,演员表演浮夸做作,但所有要素融合一起却使《独立日》成为了年夏天最完美的爆米花电影。它更大胆,更耀眼,比同年的其他任何电影都惊险刺激,片中挤满了各种引人注目的精彩瞬间,视觉奇观再加上一个极具传播性、令人难以抗拒的的故事以及关键性的情绪营造,使影片自成一体扬长避短趋向完美,在电影结束后,引起了影迷很长时间的交流讨论。
尽管有特效和令人惊奇的元素,但对于艾默里奇来说,影片依旧是故事为王。可悲的是,在《独立日》之后,依然出现了一些没有灵魂,无趣无味的暑期大片。而现在等待已久的《独立日》续集终于上映,外星人卷土重来残酷复仇。不少影迷表示续集差强人意,那我更要推荐你重温经典的第一部了。
原文:Independence Day: 8 Reasons It's Still Awesome [Simon Gallagher]
谢绝转载,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