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八路司令员(抗战重生八路军小说)
第一章 到敌人后方去
一、国共合作抗日
洛川会议和全面抗战路线
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二、山地游击战显神威
东渡黄河打日寇
游击战战略地位的确立
东渡黄河第一战
奇兵夜袭阳明堡
弯弓射曰到江南
第二章 陕甘宁边区:全国抗日民主的模范区
一、边区政府,应运而生
陕甘宁边区之简要沿革
陕甘宁边区之抗战准备
外阻强敌,内荡贼寇
二、克服困难,不断发展
政权巩固,民主之澜
自力更生,克服困难
军民团结,除旧布新
三、迎接抗战的最后胜利
边区二届二次参议会
不要让一个鬼怪,踏上这光明的地方
指点抗战,运筹帷幄
第三章 华北和山东抗日根据地
一、晋察冀:华北抗战的堡垒
八路军挺进晋东北
反“扫荡”,击毙日寇“名将之花”
模范的抗日根据地
二、晋冀鲁豫:太行山下的尖刀
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创建
反“扫荡”,左权牺牲
最大的抗日根据地
三、晋绥:陕甘宁边区的屏障
保卫毛主席
万山丛中打游击
完成政权的改造
四、山东:华北的铜墙铁壁
派兵去山东
青纱帐里反扫荡
华北持久抗战的重要战略据点
第四章 华中和华南抗日根据地
一、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铁甲雄狮的诞生
作战方针的确立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二、千古奇冤——皖南事变
蓄谋已久的屠杀
祸兮福之所倚
新四军涅檠重生
三、华南抗日根据地
华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息军养士,蓄势待发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第五章 党在国统区和沦陷区的战斗
一、国统区党的工作
长江局和南方局的建立
一场没有硝烟的舆论战
选将招兵,积蓄力量
二、开展国统区民主运动
“晴天霹雳”——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
皖南事变前后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
政权蓝图——第二次民主宪政运动
三、党在沦陷区的对敌斗争
城市退却下“孤岛”的抗争
巧妙斗争在龙潭虎穴
策反“暗战”
第六章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一、打退第一次反共高潮
国民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
共产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共产党反击国民党进攻
二、从容应对皖南事变
国民党将枪口转向新四军
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中共重建新四军军部
三、粉碎胡宗南闪击延安计划
国共两党矛盾升级
中国共产党发动舆论宣传战
第七章 敌后根据地渡过难关
一、依靠群众,站稳脚跟
顺应民意的“三三制”
“精兵简政”见奇效
构筑法制防线
二、物质精神两手抓
给农民“减负”
军民齐心大生产
“鲁总司令的军队”明确了方向
三、在战火中锤炼党组织
扩大队伍,巩固组织
危难关头的非常手段
一次党的建设的伟大创举
第八章 走向最后的胜利
一、准备迎接抗战的胜利
日寇陷入穷途末路
根据地的局部反攻
中共七大
二、对日寇最后一战
驱逐铁蹄,光复华夏
伟大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即八路军和新四军。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中流砥柱。八路军是在中国北方同日寇开展斗争,而新四军是在中国南方同日寇开展斗争,这两支抗日武装部队真正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抗日宣言,号召抵抗日本侵略;1935年12月,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编为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战的中流砥柱。
2、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领导了敌后游击战争。
3、在战略相持阶段: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4、对全民族抗战的政治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通过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了对全民族抗战的政治思想指导。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阐明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重大影响。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敌后的抗日游击队在全国各地开展游击战、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等各种战术。
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殊死搏斗,领导并唤醒广大民众团结一心,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空间换时间,开展对日寇的持久战,最后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国破家亡关头,谁能凝聚力量?民族复兴之路,由谁开辟引航?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最早提出抗日主张并率先开展抗日斗争的民族先锋是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斗争的旗帜,号召全国人民“以民族的革命战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及一切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面对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立场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坚持抗战,反对妥协,以保家卫国为使命,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斗争的民族先锋。
倡导建立并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一二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摒弃前嫌,发表宣言,提出愿意在三个条件下,同一切愿意抗日的政治派别、武装力量联合抗日。“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中国共产党把全部的中国民众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进行全面抗战,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得到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认可与支持。
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是中国共产党。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考察延安市感慨道:“中国有救星,胜利有保证,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历史雄辩地证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中国人民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凝聚人民的力量,成为全民族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1.第一章介绍了抗战初期党和军队发展的基本状况,
2.第二、三、四介绍了各抗日根据地的发展情况,第五章介绍了党在国统区和沦陷区的工作,第六章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关系,第七章又整体介绍了党、军队和抗日根据地发展状况,第八章介绍了抗日战争后阶段的一些情况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在这场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政治方面,中国共产党积极号召全民族抗战,为人民指明抗战的方向和道路,成为抗战中民族的主心骨和事实上的领导者。
二、军事上,深入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牵制了60%以上的日军和绝大部分伪军。成为民族的希望。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经过及其艰苦的斗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取得的。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坚定性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在抗战前就提出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方针,抗战爆发后,经过中共的努力,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其次在抗战相持阶段,面对国民党破坏抗战行为,中共以斗争求团结,正确解决了皖南事变,并使统一战线坚持到抗战的胜利;第三中共在抗战爆发后,开辟了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战,提出了人民战争路线和持久战思想,保证抗战的正确方针策略,在相持阶段,中共的敌后战场抗战着一半以上的侵华日军,在最艰苦的时期领导人民抗战,第四中共以不怕流血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的胜利信念支撑起全民主抗战的胜利希望。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当地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一场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殊死大搏斗拉开帷幕。
在这生死存亡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才是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中国共产党高举起抗日的大旗,在卢沟桥事变发生第二天就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
八路军,新四军抵抗了80%以上的日寇和全部的伪军。领导人民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反扫荡斗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身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