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昏君是谁(千古第一昏君是谁脑筋急转弯)
李世民的儿子高宗李治绝对不是昏君,
此人21岁继位,打下了硕大的疆土,却是最被低估的千古明君
李治成李世民的接班人,三个因素缺一不可,一步走错国家差点改姓,
唐高宗李治,字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封晋王,后太子李承乾与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高宗还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张,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扰。显庆五年(660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皇后乘机开始参与国家大事。高宗的健康状况不佳,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8年)。[5]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扩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中部,维持了三十二年。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去世于贞观殿,享年五十六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宝八年(749年)增谥为天皇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再增谥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不是昏君,很有作为
唐高宗李治是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他继位后,打败吐藩,灭囯高句丽。疆域更加扩大,国力更加强盛,手下名将辈出,四夷宾服,万国来朝,使唐朝经济,政治影响更加广泛深远。
李治娶武则天为后,因体弱多病,大权归武后掌握,但是他仍能控制政权,让唐朝政局依然稳定,经济政治持续发展。
李世民的儿子李治不是昏君。
李治有知人之明,他身边诸多贤臣如: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张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亲自提拔,其中韦思谦曾受褚遂良打击,杜正伦被唐太宗冷落。
永徽三年(652年),编成《唐律疏议》,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它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对后世及当时周边国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相对来说,这一时期的执法状况宽平公正,犯罪率较低。史载,有一次,大理寺卿唐临向李治报告说:监狱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个,其中只有两人需要判死刑。
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并不是昏君,只不过是比较仁慈而已
李世民有14个儿子。按惯例,立太子以长,余为王,这是李唐“家天下”的基础,可是非嫡长子立为太子的也代不乏人。李世民自己便非长子。因而,皇帝的所有儿子总是处于一种极为特殊的地位。而结果呢,这些天潢贵胄绝大多数不成器,下场也很可悲:其中3个被杀,3个自杀,3个早夭。1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这等于被开除出李家户籍——尔后又被流放。
第13子李福虽得善终,却平庸无能;第9子李治,就是后来的高宗,虽贵为天子,却把大权拱手交给武则天。后来李氏宗族被武氏大加杀戮,不能不说是高宗的昏聩所致。这样一算,李世民这14个儿子,竟是不肖子居多。
应该不算.
可以从他的庙号唐中宗可以睇出,他是个平庸的国君.可以讲亦正是他的平庸,另武则天取得大权治理天下,他在位期间唐朝达到军事上的盛世。
李治不是个昏君,相反,他还是个体恤百姓、善待臣子的好皇帝。史料称其统治期间,有“贞观之遗风”,开创了“永徽之治”。其次,李治的性格很淡然。当所有皇子都在争抢皇位而大打出手、阴谋算尽的时候,李治却从不争抢,该咋过咋过,跟自个儿没一点关系。
不是昏君,算是守成之君
不是,唐高宗在位灭高句丽,征突厥,疆域为唐朝最广。
不是
还是比较能干,起码保留了大唐的荣耀延续了大唐的尊严。
还留下了一个千古一女帝。呵呵呵呵呵呵。